作為推進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兩年來,“三評”改革亮出了怎樣的成績單?一線科研人員獲得感幾何?深化改革還有哪些難啃的“硬骨頭”?《意見》發布兩周年之際,本報特推出“三評”改革系列報道。
“‘三評’改革文件出臺兩年來,醫療衛生行業的變化很明顯,破除‘唯論文’和‘SCI至上’的評價導向加速落地。針對臨床一線醫務人員,武漢大學加緊推進衛生與教學系列的分類評價制度建設。”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說,醫院將治病救人的能力作為評價衛生系列職稱的重要內容,實行分級分類評價。
王行環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對于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一線的醫護人員,今年中南醫院將在職稱評審上進一步傾斜,以治病能力和臨床實際貢獻為主進行評價。
從科研評價源頭解決“一刀切”問題,破除SCI至上,走出“唯論文”困局,實施分類評價、推行代表作評價,這也是“三評”改革穩步推進的初衷。
時間倒回至兩年前,2018年6月,中辦、國辦發布《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構建科學、規范、高效、誠信的科技評價體系。
“作為推進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的重要舉措,‘三評’改革意在樹立正確的評價導向、優化科研生態環境。”科技部科技監督與誠信建設司司長戴國慶說,改革的關鍵是要采取實招硬招,強化系統配套,形成“三評”改革的長效機制。
北京大學副校長、中科院院士黃如認為,科技評價涉及項目評審、成果評估、人才評定、機構評價等多種類型,既要在點上突破,也要構建體系,以實現事半功倍、系統性升級。
改革試點示范 政策舉措落得穩是關鍵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建立了多方參與的指南論證機制并定期發布,不再將論文、專利、榮譽性頭銜等情況作為申請項目的限制性條件;圍繞科技計劃項目、人才項目、職稱評審等重點領域,各地方各部門開展專項整改,破除“四唯”的政策要求在科研界基本普及;推動落實法人自主權,擴大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和中央級科研院所科研相關自主權……
放權、減負、賦能、激勵,兩年來,“三評”改革相關部署穩步推進,通過改革試點示范漸成燎原之勢。兩年來,科技部、教育部等根據“三評”文件要求,聯合在全國開展“四唯”清理專項行動,重點破除“唯論文”難題。
“一方面對長期存在的頑疾集中清理,‘四唯’清理專項行動成效已初顯。”戴國慶舉例說,“另一方面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文件,拿出解決問題的實招、硬招。”
戴國慶介紹,針對“唯論文”老難題,2020年2月,科技部與財政部出臺《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從強化分類考核評價導向、設定論文代表作限額等4個方面提出27項具體措施,明確“破除科技評價中過度看重論文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等‘唯論文’不良導向,關鍵一招是要避免論文與資源配置和利益簡單掛鉤”。
與此同時,科技部還會同教育部發布《關于規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措施》,進一步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
戴國慶說,上述兩個文件發布后,各地科技系統積極響應,福建、吉林、江蘇、遼寧4省已率先制定細化文件,其他地方近期將出臺發布落實文件,各“雙一流”建設高校將陸續上報破除“唯SCI”的落實情況報告,力推破除“唯論文”各項措施落實落地。
值得關注的是,截至2019年12月31日,國務院各部門制修訂“三評”改革相關文件74項,各地方制修訂“三評”改革相關文件240項。
“兩年來,‘三評’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廣泛開展,‘三評’政策知曉率達83%以上,各級政府和科研機構、社會各界對科技評價改革的認識進一步提高。”戴國慶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變化的背后,源于科技評價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科研項目評審管理機制持續優化,科技人才評價改革扎實開展,科研機構評估制度逐步落地,監督評估與科研誠信體系初步建立等。
破立并舉抓落實 深化改革待組合拳出擊
2019年,科技部委托國家科技評估中心開展的《意見》落實情況問卷調查顯示,總體上有60.1%的被調查者認為“三評”改革成效顯著或取得了一定成效。
國家科技評估中心政策與改革部劉輝副研究員介紹,科研人員認為所在高校或科研院所在科技評價制度改革中沒有明顯動作的達38%。
“‘三評’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改革的最終目標相比仍有差距,深化改革的任務還很艱巨。”戴國慶坦承,目前,改革的協調性系統性不夠,分類評價制度尚未完全落實,“四唯”問題還沒徹底破解,“破”后如何“立”成為深入推進科技評價改革的關鍵問題。
“‘三評’改革涉及面廣,需要部門、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各司其職、合力推動,目前改革合力尚未形成。”戴國慶說,人才評價改革特別是高校人才評價改革亟須破題,部分主管部門對建立科研院所中長期績效評價制度推進緩慢,科研誠信問題主動發現機制仍需逐步完善。
在黃如看來,破“四唯”是當前科研評價改革中的“硬骨頭”,“唯論文”是“四唯”之首,涉及范圍最廣、影響最大,亟須破除。如何將文件精神落到實處是亟須解決的問題。
“開展各類評價時可考慮只選擇一定周期內的代表性論文,在一定程度上可改變‘唯論文’的狀況。尤其要建立小同行評價機制,以真正解決瓶頸問題為評判標準。”黃如建議,除具體項目之外,成果評價、人才評定、機構評估等都可盡量統籌執行,以實現標準統一、結果共享,進一步減輕基層科研單位及人員的負擔。
當有人緊盯論文做科研時,更有人把論文寫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把研究成果應用到戰勝疫情中。
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王行環醫院團隊共承擔了科技部與湖北省科技廳十余項應急科研攻關項目,時任雷神山醫院院長的王行環順利完成法匹拉韋的臨床藥物篩選試驗。
“在應急攻關實戰中,圍繞疫情防控救治,中南醫院專家團隊在《柳葉刀》等四大醫學期刊和其他應用期刊上發表了多篇高水平研究論文。”王行環強調,之前并不是沖著論文去的,而是聚焦抗疫需要和臨床需求做研究,論文都是在邊攻關、邊應用、邊總結的基礎上而成。
如何加快建成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突出質量貢獻績效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王行環也有自己的看法:科技評價體系建設要務實,真正把注重質量、貢獻、績效落到實處,營造優良的科研環境才能讓大家探索未知的科學。
對此,戴國慶連用“三個建立”明確了未來工作重點:下一步,科技部將建立改革落實督辦和統籌協調機制,建立會商和動態調整機制,建立完善改革長效機制。
關鍵詞: 新動能
網站首頁 |網站簡介 | 關于我們 | 廣告業務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fnsyf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網絡消費網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不卡 | 亚洲av永久无码|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 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国产自偷亚洲精品页65页|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3D|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欧美| 亚洲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香蕉网|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 亚洲无人区码一二三码区别图片| 色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2017亚洲男人天堂一|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一区 |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亚洲自偷自偷在线成人网站传媒 | 亚洲性色AV日韩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午夜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字| 18禁亚洲深夜福利人口| 亚洲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香蕉网久久综合影视|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社区 | 亚洲va成无码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精品自拍|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ww16| 亚洲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av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丝袜| 亚洲国产综合久久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