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來,我國南方已出現15次大范圍強降雨過程,多地降雨量突破歷史極值,防汛形勢十分嚴峻。
最近南方為啥會迎來這么長時間、高強度的降雨?背后到底有哪些影響因素?藍藍天工作室記者采訪了多名氣象專家,為您詳細解析近期氣候。
副熱帶高壓偏強等大氣環流形勢,是直接原因
大氣環流形勢是導致南方暴雨的最直接影響因素。
今年我國南方的強降雨之所以一輪接一輪,間歇期非常短,與6月以來的大氣環流形勢密切相關。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解釋,對我國影響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是一個穩定而少動的暖性深厚天氣系統。其外圍西北側的西南氣流,恰恰是向暴雨區輸送水汽的重要通道。
今年6月以來,副高比往年同期勢力偏強,其外圍的西南氣流將來自孟加拉灣或我國南部海區的充沛水汽,輸送到我國南方;同時,北方的冷空氣活動也比較頻繁,造成了冷暖空氣在南方地區持續交匯的局面,由此導致強降雨過程頻繁且持續發生。
6月上旬副高脊線位置(脊線位置是影響雨帶位置的關鍵因素)偏北,華南和江南地區水汽輻合偏強,造成6月上旬華南和江南地區的極端降水。
6月中旬以后,副高明顯北抬,江南北部到黃淮地區盛行西南風氣流,水汽輸送偏強;同時北方冷空氣頻繁南下,使得冷暖氣團在我國江南北部到黃淮地區交匯,形成持續性強降水,降水明顯偏多。
6月中下旬至今,雨帶一直停留在西南地區東部到長江中下游地區,主要是因為與梅雨相關的天氣系統相對穩定。副高邊緣暖濕氣流強盛,長江中下游地區低渦切變系統活躍,形成長江中下游地區長時間的梅雨天氣。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王永光告訴藍藍天工作室記者,今年入梅偏早和梅雨鋒偏強,也是長江中下游梅汛期降雨異常偏多的原因。今年江南地區的梅雨比往年偏早了7天,長江中下游地區在6月9日就已經入梅。
梅雨還從其他地方獲取能量,導致梅雨鋒偏強。2019年秋季發生了一次弱厄爾尼諾事件,同時北印度洋海溫異常偏暖,導致副高顯著偏強。與此同時,中高緯度經向環流發展、冷渦活躍,冷空氣在向長江中下游地區移動過程中爆發偏強。由此,冷暖空氣在長江中下游交匯,致使梅雨鋒偏強,長江中下游地區降水也明顯偏多。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余勇表示,強降雨發生的具體位置、強度和影響時間,還與中小尺度對流系統活動、局地地形影響等多種復雜因素有關。
全球氣候變化是不可忽視的大背景,隨著全球變暖,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增強
南方多地極端暴雨發生,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密不可分。
當地時間6月20日,位于北極圈內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小鎮維爾霍揚斯克測得38℃高溫,刷新了北極圈內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度。一時之間眾說紛紜,有人甚至提出,難道災難電影里描繪的北極冰川大規模融化、洪水滔天的場景,就要到來了嗎?
對此,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臺高級工程師戴云偉指出:“維爾霍揚斯克錄得38℃高溫只是偶發事件,并不是常態。而由于不是常態,北極地區生態也不會因此發生驟然的改變,這是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的局地極端天氣現象。”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適應室主任黃磊表示,目前,尚無研究表明北極創紀錄高溫與我國南方暴雨有直接聯系,也很難將單獨的一次天氣氣候事件,例如最近的南方暴雨,直接歸因于全球氣候變暖。但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確實在增多增強,呈現出長期趨勢上的變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指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自20世紀中葉以來,已觀測到了許多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變化,包括低溫極端事件減少、極端高溫事件增多、極端高海平面事件增多,以及部分地區強降水事件次數的增加。
世界氣象組織近日發布的《未來五年全球氣溫預測評估》顯示,2020年至2024年的五年間,預計全球氣溫每年都有可能比工業化前水平升高至少1℃,北極的升溫幅度可能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過去五年的全球氣溫,已經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而未來五年,除南部海洋外,全球幾乎所有地區都將進一步變暖。高緯度地區和西非地區降雨量可能增加,南美洲北部和東部地區可能更為干旱。受北大西洋北部西風影響,西歐出現暴風雨天氣的幾率大大增加。
科學研究表明,人類活動造成的大氣中主要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是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并進一步導致全球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頻率、強度、空間范圍及持續時間發生改變。全球氣候變暖還會改變大尺度的大氣環流形勢,通過海氣相互作用、陸氣相互作用的變化等,影響不同區域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規律。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人類活動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變化,產生了重要影響。人為影響已經大大增加了一些地區發生熱浪的概率,對20世紀下半葉以來全球的強降水增強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類活動也是我國快速增溫、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1951年以來我國平均溫度和極端溫度都呈顯著升高的趨勢,一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出強度更強、出現更加頻繁、持續時間更長的特點。
根據科學預測,如果不控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未來全球范圍內一些極端事件的出現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都將顯著增加。到21世紀末,陸地區域高溫熱浪事件的發生概率將是現在的5—10倍,極端強降水事件的發生頻率在全球大部分地區也將有所增加。
余勇表示,應對氣候變化既是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承擔的國際責任,是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內在需求,也是順應世界發展潮流的重要戰略選擇。“當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的中后期,有可能加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及氣象災害帶來的風險。因此,需進一步提升我國應對極端災害的能力,將應對極端災害作為適應氣候變化的核心內容,強化極端災害的風險防范措施,加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監測預警和氣象災害風險管理,開展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氣候變化影響評估,強化生態和環境氣象服務,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防災減災機制。”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藍藍天工作室 趙貝佳)
關鍵詞: 暴雨
網站首頁 |網站簡介 | 關于我們 | 廣告業務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fnsyf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網絡消費網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亚洲av日韩av综合| 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亚洲αv久久久噜噜噜噜噜 | 亚洲一区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 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第1页|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色伊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华|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亚|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精品日韩中文字幕久久久|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亚洲色最新高清av网站| 亚洲1区2区3区精华液|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 亚洲已满18点击进入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a不卡|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7777|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高清在线mv| 亚洲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亚洲| 中文亚洲AV片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欧洲国产经精品香蕉网|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久久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