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消費網 >  科技 > > 正文
        國家科技創新區域協同格局漸成型 推動知識型創新向生產型創新的改變
        時間:2020-09-17 10:21:16

        《經濟參考報》記者從科技部門獲悉,目前我國初步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協同創新格局。與此同時,包括天津、山東、江蘇等6省市的縱向沿海“創新帶”,以及四川、重慶、湖北等橫向長江“創新帶”,兩者呈“T”字型布局也日漸成型。

        區域協調發展方面,記者了解到,國家提出中心城市(群)引領戰略。它主要包括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三大科技創新中心形成了創新型國家的三大核心支柱和動力源,并分別輻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協同創新合作。

        “根據我國科學技術現有基礎、嚴峻形勢、目標使命和發展路徑等綜合因素分析,我們提出面向2035年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戰略思想應確立為,自主創新、開放跨越、科技強國、引領發展,支撐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現代化目標實現。其中,‘引領發展’為我國‘十四五’暨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戰略思想有時代特征所確定的內涵。”西南交通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光教授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陳光認為,2035年我國要進入世界創新型國家的前列,意味著我國創新能力指數顯著提升,區域創新優勢更加明顯。創新要素繼續向中心城市或城市群加速聚集,形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創新中心協同發展的創新格局。

        在專家看來,上述三大創新中心各有特點。京津冀一體化將顯著提升國家基礎研究和科技基礎設施及大科學裝置布局能力;長三角將以上海全球科創中心建設為牽引,形成研發、制造、營運全科技產業鏈的全球科技中心;珠三角則以粵港澳大灣區獨特的制度優勢成為市場牽引與科技互動的對外合作示范區。“三大中心相互補充,共同構成中國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對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教授表示,未來各地區應當更多加強互補協作能力,借助上海的金融創新引導全國金融體系改革,北京的基礎科技創新和研發能夠進一步加快全國科技創新的步伐,而粵港澳則是強化合作的突破口,吸引更多境外投資者參與國家經濟發展過程。

        另外,國家區域科技創新部署還呈現縱橫帶動趨勢,形成一縱一橫兩大創新帶,呈現出“T”字型布局。其中,縱向的沿海“創新帶”包括天津、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6省市,橫向的長江“創新帶”包括四川、重慶、陜西、湖北、湖南、安徽6省份。它們覆蓋了全部10個創新型省份,46個創新型城市、27個創新型縣。而在創新要素的聚集方面,兩大創新帶也匯聚了全國84%的R&D經費、80%的地方財政科技投入、86%的有效發明和86%的高新技術企業。

        對此,盤和林表示,從區域距離來看,T字型布局讓全國不少省份和地區均有兩個臨近的創新帶城市,有助于發揮創新帶城市的科技創新帶動作用。其次,分析兩個創新帶的特點,縱向有江蘇、浙江、廣東等先進制造業和科技創新高地,更加凸顯科技特征,而橫向則包括湖南、湖北、安徽等具有顯著傳統制造業和基礎產業特征的地區,這樣布局有助于先進科技與基礎產業的有機融合。盤和林建議,未來應當進一步加強橫向和縱向區域的合作,促進科技創新與傳統生產和制造的融合,同時還需要發揮區域的輻射作用,通過產業鏈引領周圍地區的產業革新。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區域科技創新還有多點支撐、東西部合作的特點。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21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169個國家高新區、4個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6個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9個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270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89個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等各類園區,形成了創新型國家的支撐和助推力。為了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國家還提出科技援疆、援藏、援青、入滇計劃。目前甘肅蘭白與上海張江、新疆與深圳、貴州與北京中關村等科技合作持續深化。

        “不同地區都有不同的比較優勢,因而創建的各種園區也獨具特色,未來加強多點合作和東西部合作有助于發揮科技互補、產業鏈融合的作用,進而提升全產業鏈的競爭力。”盤和林建議,在政策方面,首先要進一步加強科技相關產業的制度扶持力度,通過稅收、補貼等手段為企業減負。其次要充分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為民間資本進一步解開桎梏,促進產業開放,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同時鼓勵校企合作,推動知識型創新向生產型創新的改變。

        而在陳光看來,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生態屏障,在產業合作中,要更加重視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經濟和綠色產業發展。“由于歷史原因,西部許多地區是國家戰略科技、國防工業和重大裝備所在地,創新資源富集。以四川、重慶為例,今年年初國家啟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議,它們有望成為全國創新版圖中的又一個重要增長極。”(記者 鐘源)

        關鍵詞: 科技創新區域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網絡消費網的作品,版權均屬網絡消費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網絡消費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除來源署名為網絡消費網稿件外,其他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
        熱文

        網站首頁 |網站簡介 | 關于我們 | 廣告業務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fnsyf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網絡消費網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京ICP備2022016840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爱爱帝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国产日韩av野草社区| 亚洲精品无码mⅴ在线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不卡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亚洲va无码手机在线电影| 久久久久久久尹人综合网亚洲| 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狼色在线| 丝袜熟女国偷自产中文字幕亚洲|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下载| MM131亚洲国产美女久久| 久久亚洲AV无码西西人体| 亚洲综合久久夜AV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亚洲精品无码av人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久久| 亚洲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永久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国产|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av玩弄放荡人妇|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 久久影视综合亚洲|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亚| 亚洲精品91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国语|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专区在线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