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消費網 >  綜合 > > 正文
        摸著手機過河?吉利、蔚來等車企想“搞機”了
        時間:2022-06-06 13:55:58

        華為、小米、OPPO以及蘋果等手機廠商進軍智能汽車,意圖打造“第二增長曲線”;但吉利、蔚來等車企造手機,其中的考量就復雜多了,想要摸著手機過河的車企們,能做到什么程度?

        1910年的某一天,愛立信創始人拉什將汽車停在路邊,他的妻子下車拿出兩根長桿,掛在路邊的電話線上,然后拉什給電話插上搖柄,撥通了朋友的電話。

        這是車載電話的雛形,也是移動電話最初的嘗試。換句話說,最早的手機其實是一部汽車。

        直到60多年后,移動電話才擺脫汽車。1973年,來自摩托羅拉的馬丁·庫玻用一臺巨型“大哥大”完成通話,標志著現代手機的誕生。

        后來,手機的功能越來越豐富。2007年,蘋果公司推出iPhone,一舉定義了智能手機的模樣,使其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移動智能終端。

        相比之下,汽車的智能化普及進程落后于手機。毋庸置疑的是,智能汽車正在成為下一個超級智能終端,而且手機與汽車又開始走向深度融合。

        最直接的一個表現是,越來越多的車企想要摸著手機過河,但這真的一步好棋嗎?

        車企想“搞機”

        李書福是國內率先宣布造手機的車企老板。

        2021年9月末,吉利創始人李書福創辦的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星紀時代”),與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進軍手機領域,而且主攻高端手機。

        吉利汽車長興基地/視覺中國

        吉利汽車長興基地/視覺中國

        今年2月,蔚來汽車也被曝出正在籌備手機團隊,原美圖手機總裁尹水軍牽頭負責蔚來手機業務。不久后,李斌向蔚來車主透露其造手機的決心。

        早在2019年初,就傳出特斯拉已與一些智能手機零部件制造商簽訂協議。此后,網上不時流出特斯拉手機的“諜照”,甚至名字都起好了,就叫“Model π”。最夸張的是,Model π不但是一部可以控制特斯拉汽車的智能手機,甚至可以實現衛星連接、腦機連接和“挖礦”。

        從目前的信息來看,蔚來造手機似乎是要從0開始,而吉利則一邊招募手機團隊,一邊通過收購“走捷徑”,如此便能夠降低手機開發成本和縮短上市時間,這也是李書福最熟悉的“套路”,要知道吉利就是通過收購在汽車行業實現快速擴張。

        今年1月,《財經》報道稱吉利收購魅族手機屬實,到5月初又傳聞雙方已完成交割,但至今仍未官宣。不久后,李書福造手機再進一步,疑似成立終端公司。5月13日,武漢星連時代科技有限公司成立,經營范圍包含移動終端設備制造和銷售等,背后的大股東正是星紀時代,而被收購后的魅族是否還能保持獨立尚未可知。

        吉利、蔚來和特斯拉,不知誰會成為全球第一家開售手機的車企?同時,是否還會有更多車企加入“搞機”大軍?在這個問題上,奇瑞汽車、哪吒汽車和長城汽車已經投了反對票。

        就在李書福宣布造手機后一個月內,長城汽車副總裁傅小康在一次公開活動上稱,他們董事長魏建軍早在內部會議上就有過明確表態,“長城專注造好汽車,不造手機,也不上天”。“上天”指的是飛行汽車或衛星,這兩項恰好都是吉利布局的領域。

        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明確表示,奇瑞不會造手機,“我沒有太多的研究,汽車已經是一個很大的蛋糕了。”

        哪吒汽車創始人方運舟多少有點不太客氣,直言想不通造手機對于賣車有什么幫助,他認為手機的高頻使用在車輛使用上體現不了,“有句話叫外面的誘惑很大,但更多時候是個坑。”

        這么一看,車企造手機可不像手機廠商造車那么積極。雖然華為三番五次聲稱不造車,但其在汽車上的參與度非常之深,小米、OPPO的造車規劃正在推進,蘋果公司也很早就立項了蘋果汽車,雖然時不時被曝進展不順。

        手機廠商造車好理解,車企“搞機”是為什么呢?

        “搞機”的陽謀

        奇瑞、哪吒和長城不“搞機”,與華為、小米、OPPO等手機廠商造車其實是同一個邏輯,都是從市場飽和度來看的。

        顯然,智能手機市場早已一片紅海,中國和全球市場的出貨量在2016年就基本見頂,除了華為因為制裁被迫退出“群聊”,中國以及全球市場的格局已經穩固。

        IDC數據顯示,2021年,OPPO、VIVO、榮耀、小米和蘋果合力拿下84.4%的中國市場,71%的全球市場由三星、蘋果、小米、OPPO和VIVO把持。也就是說,留給新玩家的市場空間不多了。

        這么明顯的市場現狀,難道李書福和李斌看不明白?特別是李書福還要主攻高端手機,但凡他跟雷軍多聊幾句,就知道高端手機是有多難搞了。

        北京經開區(亦莊),小米汽車落戶地/視覺中國

        北京經開區(亦莊),小米汽車落戶地/視覺中國

        所以,李書福和李斌“搞機”的出發點,一定不是手機出貨量,所以業內人士的分析普遍指向汽車與手機的智能生態聯動。而吉利的科技布局更廣,乘用車之外還有飛行汽車、衛星等。確實,在宣布進軍高端手機的當天,李書福就透露類似觀點。

        “手機是快速迭代的隨身移動終端,是電子產品市場驗證及軟件創新的應用載體,既能讓用戶盡快分享創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轉移到汽車中應用,實現車機和手機軟件技術的緊密互動。”李書福說。

        TCL創始人李東生也說過,移動通信終端是包括智能汽車等未來智能互聯網應用的一個基礎,所以智能汽車企業進入到移動通訊終端,這是整個行業發展競爭使然。

        不過,車企搞機背后的考慮不僅僅是“聯動”那么簡單。有著10余年整車經驗的智能制造專家張潔向《豹變》指出,業內對于車內大屏的定位仍有爭議,“說不定以后車載大屏就不需要了,就直接上手機”。

        也就是說,手機有可能成為智能汽車不可或缺的一個“零部件”。

        比如說,雖然現在汽車的車載大屏越來越花里胡哨,但大部分車主依然習慣于在汽車上安裝一個手機支架,借助手機完成通話、導航等需求。所以說,不如干脆取消車載大屏以降低成本,而通過軟件實現手機與汽車的深度聯動,這也未嘗不可。

        于是就有一種觀點認為,可以跟成熟的手機廠商深度定制合作,車企沒有必要親自下場造手機。從技術上看,這個思路完全可行,但從商業實踐來說,車企更需要一部完全自主可控的手機。

        假如手機真的取代了車載大屏,那手機將既是操控中心,也是數據匯聚中心,這樣的設備簡直就是汽車的命脈所在。自己的命當然要由自己掌控。

        要知道,手機廠商也在造車。未來,小米與吉利就是直接的競爭對手,吉利會把如此重要的設備交由小米嗎?且不說數據安全上的隱憂,小米手機也會優先滿足自家需求吧。

        其實,車企們搞機可能還有一個“隱藏任務”。

        寶能汽車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豹變》,車企造手機,并非全部為了手機,當智能汽車越來越“軟”,越來越依賴操作系統、軟件以及芯片技術,而這些技術與手機是相通的,“車企在造手機的同時,也起到了鍛煉隊伍、儲備人才的作用。”

        車企能摸著手機成功過河嗎?

        既能更好地實現汽車與手機的智能生態閉環,又能起到鍛煉隊伍的作用,說不定還能搶一點手機廠商的市場份額,車企搞機似乎怎么看都有理由。

        而且考慮到中國發達的手機產業鏈,車企把手機制造出來并不難。榮耀CEO趙明嘴上就歡迎更多車企加入手機行業,表示中國有很多ODM廠家可以幫忙。即便如此,也不能說手機行業的門檻就非常低。

        Canalys分析師Amber Liu向《豹變》分析稱,全新的品牌入局手機市場,會面臨諸多挑戰,包括供應鏈的成本優勢和研發需要體量的支撐,渠道的建立和打通需要品牌價值、產品力、渠道資源,消費者的觸達需要市場費用的投入等等,這些是全新手機品牌相較于主流品牌所匱乏的。

        正如趙明所言,“體系化的體驗和在高端市場得到用戶認可,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

        格力造手機倒是好幾年了,至今已經發布了6款手機,市場銷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即便如此,董明珠到現在也不放棄格力手機,因為格力造手機不是為了市場份額,而是從整個智能家居時代考量的。

        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斗,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顯然格力首先考慮到了歷史的進程,但敗在了自家產品不爭氣。

        其實,格力手機的失敗不是說市場銷量有多慘淡,而是其銷售與自家主業產品的銷量不匹配,這就說明格力沒有實現戰略目標。所以,判斷車企搞機能成與否,要先確定成敗標準。

        如果車企造手機的目標用戶是大眾消費者市場,那么車企很難成功。

        如前所述,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的Top5手機廠商已占據了絕大多數市場份額,建立起一定的用戶忠誠度(當然,大量華為用戶流向蘋果是不屬于正常的市場競爭結果)。車企想要挖它們的墻腳實屬不易,就算某手機品牌的用戶忠誠度并不高,那用戶也會另選其他現有的主流廠商。

        但目標用戶是自家車主的話,那車企“搞機”有可能成功。

        一方面要看車企的手機是否具備與主流手機廠商競爭的產品力,這是基本前提;另一方面也取決于未來智能汽車與手機的融合成熟度。只要車企的手機活躍用戶數量與汽車的銷量相當,那就達到了戰略目標。

        不管怎么樣,消費者很難因為用著小米手機就要開小米汽車,倒是吉利或蔚來車主很可能配套使用它們的手機,即便只是作為“備用機”。所以,車企搞機的風險比手機廠商造車的風險要低。

        可以確定的是,到目前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一家公司同時自產自銷手機和汽車,華為只能說是接近于此,到底是手機廠商率先達成這一成就,還是車企走在前頭,值得拭目以待。

        關鍵詞: 摸著手機過河 戰略目標 手機的融合成熟度 格力手機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網絡消費網的作品,版權均屬網絡消費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網絡消費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除來源署名為網絡消費網稿件外,其他所轉載內容之原創性、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自行核實。
        熱文

        網站首頁 |網站簡介 | 關于我們 | 廣告業務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fnsyf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網絡消費網 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 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
         

        聯系郵箱:920 891 263@qq.com

        備案號:京ICP備2022016840號-15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

        亚洲色欲啪啪久久WWW综合网| 亚洲AV无码之国产精品| 亚洲AV无码资源在线观看|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 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狠狠亚洲狠狠欧洲2019|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高清 |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激情中文字幕| 亚洲人JIZZ日本人|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无码AV一区二区|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88|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区 | 亚洲精品二三区伊人久久|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内射无码专区久久亚洲| 亚洲综合区小说区激情区| 国产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亚洲欧洲在线com91tv|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白丝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伊人制服丝袜美腿| 亚洲七久久之综合七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 亚洲国产aⅴ成人精品无吗|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在线看不卡|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